新年伊始,從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傳來喜訊:2006年公司實現出口創匯1.194億美元,比上年增長51,實現了歷史性突破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,其出口產品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,主要制成品出口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,4個單項硬質合金制成品出口創匯額均超過400萬美元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株洲硬質合金廠作為國家&ldquo一五&rdquo計劃的重點工程之一,是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硬質合金生產、科研、經營和出口基地。近年來,集團年銷售收入實現&ldquo三級跳&rdquo:2004年,突破25億元大關;2005年,邁上35億元臺階;2006年,創45億元新高,F在,產品已銷往歐美、東南亞、非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,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挑戰國際品牌的數控刀具產品生產企業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集團總經理吳國根說:&ldquo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,完全歸功于自身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。&rdquo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硬質合金被喻為&ldquo工業的牙齒&rdquo,油田鉆井、礦山挖掘、路面銑刨、車床切削,都離不開它。2000年以前,國內數控刀具市場95的份額被進口產品所壟斷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為掌握市場主動權,&ldquo株硬&rdquo堅持實施&ldquo科技興企&rdquo戰略,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工作的核心。1993年,集團正式組建國家技術研究中心,瞄準國際尖端技術,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。短短幾年時間,一舉攻克了&ldquo超細粉末制備&rdquo這一尖端難題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1月26日,記者來到&ldquo株硬&rdquo鉆石工業園的&ldquo數控刀具&rdquo生產車間,只見成千上萬支切削刀具從自動化生產線上魚貫而出,整個生產過程全部由電腦控制完成。生產人員告訴記者,這條&ldquo數控刀具&rdquo生產線共投資1.2億元,核心設備全部是自主研發,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,共擁有1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,其中產品上的花紋刻制技術國際首創,就連世界行業巨頭薩特維特公司科研人員在參觀后也為之嘆服。
   在混合料生產車間,技術專家陳榕指著7臺噴霧干燥塔對記者說,這些設備都是自主研制成功的,共獲得6項國家專利,研發人員是來自程序自動化、機電等各個領域的專家。這種新型混合料生產設備與傳統生產設備相比,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都大幅提升,F在,數控刀具年產量也由過去不足30噸增加到100噸,年銷售收入由技改前的2000萬元擴大到5.6億元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 &ldquo株硬&rdquo要求企業科技投入不低于當年銷售收入的4,并納入主要負責人的年度考核。據不完全統計,該企業獲得國家專利102項。2000年以來,&ldquo株硬&rdquo陸續推出了&ldquo小松鼠&rdquo等一系列數控刀具產品,其切削材質、使用效率等技術指標均達到進口產品水平,被世界硬質合金權威雜志《弗戈爾》評為&ldquo最佳創新獎&rdquo。&ldquo鉆石&rdquo牌切削刀具在獲得&ldquo中國馳名商標&rdquo和&ldquo中國名牌&rdquo稱號后,相繼在英國、韓國等47個國家與地區注冊,全面打開了國際市場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&ldquo十五&rdquo期間,公司共投資12億元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,建成了金屬切削工具基地、鎢冶煉加工基地、PCB微鉆頭精密加工基地以及硬質材料、鎢鉬制品、鉭鈮制品加工基地,基本形成了以資源為基礎,以硬質合金為主體,以深加工、精加工和發展配套工具為重點,以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為核心的新型產業格局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董事長楊伯華說,正是憑借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,&ldquo株硬&rdquo的產品檔次提升已進入良性循環的階段,每個產品后面都有一支強大的研發隊伍,使得企業不斷有新產品上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2006年,面對國際市場出現的諸多不利因素,&ldquo株硬&rdquo及時采取對策,優化產品結構,把高附加值成品、深加工產品作為出口主攻方向,有效化解了風險,擴大了市場占有率。其主要制成品出口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,其中科技含量大的硬質合金大型軋輥、棒材出口增幅分別達到了466和137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 &ldquo我們的理想就是要把&lsquo工業牙齒&rsquo做成世界最硬的。&rdquo楊伯華說,F在,集團正在朝著產業向資源延伸、產品向深加工延伸的發展方向邁進。來源:中國工具信息網